小鼠Elisa試劑盒工作原理:抗原抗體反應與信號放大

更新時間:2025-09-11

瀏覽次數:30
在生命科學、醫學研究及藥物開發領域,對生物樣本中特定蛋白質、抗體或細胞因子等進行精確定量至關重要。小鼠作為重要的模式生物,其相關指標的檢測需求巨大。小鼠ELISA試劑盒(酶聯免疫吸附測定試劑盒)正是為此而設計的實驗工具,它基于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原理,借助酶促反應放大信號,實現對目標物的靈敏、特異檢測。
一、工作原理:抗原抗體反應與信號放大
小鼠ELISA試劑盒的核心工作原理是抗原-抗體之間的特異性結合反應,并通過酶催化底物產生可測量的信號進行定量分析。基本過程通常如下:首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固定在固相載體(如聚苯乙烯微孔板)表面;接著加入待測樣本,樣本中的目標分子會與固相載體上的抗原或抗體結合;然后加入酶標記的抗體(如一抗或二抗),與目標分子形成復合物;最后加入酶促底物,酶催化底物發生顯色反應,其顏色深淺與樣本中目標分子的含量成正比,通過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值(OD值)即可進行定量分析。常見的ELISA類型包括直接法、間接法、夾心法(雙抗體夾心法)和競爭法,適用于檢測不同分子大小的抗原或抗體。例如,夾心ELISA因其高靈敏度和特異性,常用于檢測大分子抗原。
二、試劑盒組成與樣本處理:
•預包被的微孔板:通常是96孔的可拆卸板條,孔內已包被捕獲抗體或抗原。
•標準品:提供已知濃度的標準品,用于繪制標準曲線,計算未知樣本濃度。
•檢測抗體:通常是酶標記的抗體。
•濃縮洗滌緩沖液:如20X濃縮液,需稀釋后使用,用于洗去未結合的物質。
•顯色底物:如TMB(四甲基聯苯胺),酶催化后會產生顏色變化。
•終止液:用于終止酶促反應。
•其他:可能包括樣品稀釋液、封板膜、說明書等。
樣本的處理是確保檢測結果準確的關鍵一步。常見的可用于小鼠ELISA檢測的樣本類型包括血清、血漿、組織勻漿、細胞培養上清液、尿液、腦脊液等。
不同的樣本類型有其特定的前處理方法:
•血清:全血室溫放置2小時或4℃過夜后,1000g離心20分鐘取上清。
•血漿:使用EDTA或肝素抗凝采集,采集后30分鐘內于2-8℃1000g離心15分鐘取上清。
•組織勻漿:用預冷PBS沖洗組織并剪碎,按重量體積比(如1:9)加入PBS在冰上研磨,離心取上清。
•細胞培養上清及其他液體樣本:通常1000g離心20分鐘取上清即可。
所有樣本在處理和保存過程中都應避免反復凍融,以免影響目標蛋白的活性或結構。若樣本溶血,可能影響最終檢測結果,不宜使用。
三、小鼠Elisa試劑盒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:
1.準備與預平衡:將試劑盒從冷藏環境中取出,室溫平衡30分鐘。配制好所需濃度的洗滌液(如將20X或30X濃縮洗滌液稀釋)。
2.加樣:向包被板孔中加入稀釋好的標準品和待測樣本。每個標準品和樣本建議做復孔(至少兩個重復孔),以減少誤差。
3.孵育:加蓋封板膜,按指定溫度(常見為37℃)和時間(如30分鐘至1小時)孵育,使抗原抗體充分結合。
4.洗滌:棄去孔內液體,用稀釋好的洗滌液注滿各孔,靜置片刻后棄去,重復數次(通常3-5次)。洗滌旨在去除未結合的物質,洗滌不是導致背景偏高或結果不準確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5.加酶標抗體:每孔加入酶標抗體(如HRP標記的抗體)。
6.再次孵育與洗滌:再次孵育(如37℃,30分鐘)后,進行同樣程序的洗滌。
7.顯色:每孔加入顯色底物(如TMB),避光反應一定時間(如15-30分鐘)。
8.終止:加入終止液(如硫酸溶液),此時顏色由藍變黃。
9.檢測:立即在酶標儀上于450nm波長讀取各孔的吸光度值(OD值)。
操作注意事項:
•嚴格遵循說明書:不同品牌、批號的試劑盒組分不宜混用。
•控制實驗條件:注意孵育時間和溫度,大量樣本時注意操作時間一致性。
•準確移液:使用校準的移液器,避免產生氣泡。
•保存條件:未使用的試劑和板條應妥善保存(通常2-8℃),注意有效期。
四、小鼠Elisa試劑盒技術特點與優勢:
•高靈敏度:能夠檢測到皮克/毫升(pg/mL)級別甚至更低的微量目標分子。
•特異性強:利用抗原抗體高度特異的結合反應,有效避免交叉反應,準確性高。
•高通量:96孔板格式便于一次性處理大量樣本,效率高。
•操作簡便:流程化操作,無需非常復雜的特殊儀器(主要依賴酶標儀),易于在實驗室開展。
•穩定性好: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(通常2-8℃冷藏),試劑盒在有效期內能保持良好的穩定性。
•適用樣本類型廣泛:血清、血漿、組織勻漿、細胞上清液、尿液等多種生物液體樣本均可檢測。